军民协同发展-米乐平台

更新时间:2018/8/24    来源:    作者:    浏览:


它通体乌黑,台球大小,却可以释放出相当于1.5吨标煤燃烧后的能量。它叫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

它上吨级的身躯,却可以从垂直高度0.7米的障碍墙上爬过,穿越1.5米以上的洪水,一两米宽的壕沟亦如履平地。它叫铠甲运输车。

它像普通方糖,却可以瞬时补充身体和大脑能量,补充效果比静脉注射葡萄糖还高效,百分之百的食品原料不会造成排泄负担。它被称为“固体红牛”。

8月1日,包头市举办第一届军民融合成果展,当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铠甲运输车、“固体红牛”等23个企业单位的120多个产品及军用装备一经亮相,3日展期吸引1.5万参观者,更有市民网民不禁发声:内心震撼,为家乡感到自豪。

包头,因钢城而立,亦因军民融合发展而壮大,有着与生俱来的军民融合“底色”。近年来,包头立足过去军民协同发展的基础,开始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探索军民融合发展路径,提出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力求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迷彩底色


轻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稀土储量占国内储量87%。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更是西部和北部战区物资投送的节点城市。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包头迎来历史机遇,成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地区之一。新建了包钢、包铝、一电、二电等民用工业企业,布局了一机、二机、五二研究所、二〇八勘探大队等国防科技企业,成为国防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经过60余载的砥砺前行,形成了钢铁、装备制造、铝业、电力、稀土等五大支柱产业,一座新兴工业化城市快速崛起。从这里输出的不仅有基础建设的钢铁产品,还有保家卫国的装甲战车,帮助嫦娥、神舟飞天的发射器部件,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镌刻上“包头军工制造”的烙印。包头不仅成了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连接华北和西北的交通枢纽,更是祖国北疆安全屏障中重要的一座堡垒。


从未停顿


军民融合发展,不仅是包头的历史底色,亦是包头从未停顿的脚下之路。

包头以军工产业制造基地为核心,推动军工行业由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并行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模式,实现军民结合产业创新发展。

如今,包头一大批军民融合项目,尤其是高端装备项目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机集团大功率自动变速箱、新型反恐防暴车,北重集团3.6万吨垂直挤压机、1600吨精锻机,中核北方核电燃料元件、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等项目均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包头稀土研究院与中科院的硬盘玻璃基片和高端稀土抛光液,北重集团与北京理工大学的纯电动专用汽车整车集成技术、稀宝博为的野战车核磁共振成像仪等一大批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研发成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

为了激发更多主体参与军民融合的积极性,包头市还积极搭建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军民融合技术转化中心、一个国家和地方共建的军民融合工程技术中心,一个自治区级军民融合重点实验室,先后培育创建了创新型试点企业136家、培育发展中国技术交易所包头分中心等20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实现军民科技信息及技术、成果、人才对接,开展军民品科技评估工作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国防军工可转化、民品可承接的技术,推动军转民、民参军。

随着军转民、民参军技术转化的一路延伸,一个个大项目,正为这座城市撑起一片新天地。


必然选择


能否实现富市与强军共进,富民与强边统一,将是包头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重大考验,并将决定包头市在更远的未来如何书写自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015年到2017年,包头市军工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13件,转化率为15%。2017年,包头市军工企业实现民用产品销售额39.3亿元,民用产品销售比例达到26.3%。军队武器装备民营企业采购金额达到19.8亿元,民营企业采购比例达到26.3%。

今年上半年,全市军民融合及关联产业(规模以上)实现产值33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9%。

目前,包头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非公路矿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军民通用制造产业,以北奔重型载重汽车、挖掘机等为代表的军转民装备制造产业,以杉杉电动客车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民参军产业集群,这些产业是包头军民融合发展的突出成果,更成为推动包头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今之包头,正围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聚焦做精做强军工主业、深入拓展军转民、加快培育民参军三大领域,着力构建以“一区、五平台、五园区、五基地”为支撑的总体格局,全力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入做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向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擦亮军民融合“底色”,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时代选择了包头,亦成为包头的必然之选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