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米乐平台

更新时间:2018/9/25    来源:    作者:    浏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日前就航空领域军民深度融合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表示军工集团的军民融合式高速发展,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到可以和世界制造业强国竞争的程度。
  60多年前,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经过几代航空人顽强拼搏,中国航空工业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进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工业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工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以歼一10飞机为代表,实现了我国军用飞机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以“太行”发动机为代表,实现了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从中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空空导弹实现了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重大特种飞机实现了从无到有;直升机专项研制取得了重大成果;民机产业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机载设备和系统实现了升级换代。


加速从航空工业大国向航空工业强国迈进

    林左鸣指出,近10年来,先后有几十个重大型号实现了首飞、鉴定和设计定型。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的批量生产,使我国跻身于能够研制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国家之列。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航空工业之间,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从“米乐平台的合作伙伴”到“对等合作”的三大历史性转变,正在加速从航空工业大国向航空工业强国迈进,我国已基本跻身于能够系列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先进航空装备的国家之列。
  在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我国航空工业通过清醒的分析和判断,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由于航空工业的产业链很长,涉及行业面很广,几乎涉及所有的专业学科领域,所以,航空装备发展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促进了诸多专业技术的突飞猛进。中航工业将这些专业技术转移到民用领域后,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如锂电池,中航工业是唯一一家完全靠自主研发的成套设备来进行生产的,此外还有中小尺寸显示屏面板等,现在中航工业的产能名列世界前茅。航空技术信息流从军用领域转移到民用领域,依托民用产品赚钱,资金流再源源不断地流回军用领域,支持基础研究,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去年,中航工业销售收入近3500亿元人民币,其中航空产品只占25%左右,其余是非航空业务的收入。
  林左鸣也坦诚地指出,在航空材料和发动机方面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只要国家下决心,企业坚持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加上航空人持续拼搏、创新、奉献,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指日可待。中国要想做到像美国那样占领和控制世界的绝大部分航空市场,还要走很长的道路,因为我们选择了一条与其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大部分航空企业是在资本层面上实现多元化组合,即一个投资商可以投资多个领域,这是基于他们的市场成熟度,因为目前全球航空市场基本上都是美国控制着,没有人可以与之抗衡。而后发国家所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即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模式。如日本的军工产品,三菱重工几乎都在做,而且所做的产品和服务还涉及特别宽广的民用领域。现在,我们作为后发国家之一,选择的做法与三菱重工相似。
  后发有两层意思,其一,产业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属于追赶型;其二,市场成熟度较差,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进行社会性的专业化布局和水平整合,所以采取垂直整合的模式,一条产业链一竿子插到底,同样能做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这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有利于我们的做法。目前来说,我们最大的忧虑是规模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统。但是如今在航空高科技领域,想做到这点很难,需要航空人继续努力。其次是装备的体系化发展不足。这种体系化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对我们军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尽快把航空装备的体系化发展成熟起来。不仅尖端产品要做好,还要完善谱系,保证部队形成全面、完整的战斗力。中航工业的存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部队赢得战斗力,这是我们的根本使命。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全力以赴,不懈努力。
  总之,中航工业将为推动航空工业的做大做强、促进强大国防力量的加快建设、助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作出积极贡献。

                                                      推动航空强国建设须注重军民深度融合

  林左鸣认为,在推动航空强国建设进程中,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解决企业体制机制中关于军民深度融合的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航空军品和民品占全球市场约80%,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所占份额较少。我们分析美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经验,会发现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美国的大型军工企业大多与高科技产业绑定,如苹果、微软、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的幕后老板是同样的人。航空工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产业,始终是西方大财团关注的重点。二是美国的市场成熟度很高,占据市场份额很大。航空产品虽然在总装集成这个层面非常专业化,但是在系统部件方面,军民融合乃至跨界的军民融合都做得非常彻底。比如,在霍尼韦尔公司、联合技术公司,航空军品所占的比例很小,这些公司属于军民深度融合型。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之所以能够驰骋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历史上军民深度融合的成功,支撑着西方军队的坚船利炮掠城攻地、侵占他国领土。所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军工企业当前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
  第二,国家要持续加大对军工高科技的投入。这些年,中国的航空工业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快,其重要的驱动力就是投入很大。虽然中航工业的年销售收入约3500亿元,但是利润相对较少。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将赚到的钱投入到了更加重要的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中。而军工企业的发展,除了企业自身投入之外,更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第三,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航空报国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大对军工企业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上给予军工企业科技人员应有的荣誉和地位,让大家因为热爱、敬仰和崇拜而愿意投身航空事业,实现航空报国的理想,这将对航空事业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事业对人才的吸引并不仅仅是靠钱来支撑的,航空工业的很多技术人才如果到私营企业去,能够赚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但是很多航空人出于对国家和航空事业的热爱而留在了这里。我们要想吸纳、留住更多人才,就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为国家、民族作奉献光荣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的人投身航空事业,这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须建立创新体系

  林左鸣表示,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买不来的,核心技术也是买不来的,创新能力更是买不来的。尤其是涉及航空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西方发达国家绝不可能“授之以渔”。这些年来,航空工业科技创新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就是因为我们始终紧紧围绕着一个核心,就是自主创新。我们把自主创新放在行业发展最重要、最优先的位置,通过承担一大批国家重大专项和“863计划”中的重大项目,大力加强预先研究、前沿探索、基础研究,奋力突破航空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催生了大量技术向航空型号应用转变,创新已成为推动航空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们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建立创新体系。我们着力打造由国家工程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组成的高水平科研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大力加强技术设施能力建设,建成了一批保障先进战机及其配套发动机、机载系统、空空导弹、专业化产品研制所需的设计手段、试验设施和批生产线,航空装备科研生产手段和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设计开发、总装集成、核心制造、共性基础技术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第二,健全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围绕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的积极性,我们不仅争取国家对重点项目的投入,而且不等不靠,通过主动提取企业盈利、吸引国内外投资、资本市场融资,形成支撑自主创新的多元投入机制。此外,我们设立了技术创新基金,加大自主投入,加强新品开发;同时,还设立了航空科学基金进行前沿技术探索,以全额资助和联合资助等形式,实行自由探索类项目和实验室类项目,为航空装备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提供前期基础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航空科技人才。5年来,集团公司专利申请总数为1529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为8252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7982项。连续5年各项专利指标在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专利情况排序表》中位居前十。
  第三,完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我们通过设立首席专家、科技津贴、突出贡献重奖制等措施,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激发科技人才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激情。2011年,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歼10系列飞机首席专家杨伟,因在型号研制上大胆创新,率先获得“中航工业中青年自主创新领军人才”称号,获得150万元奖励。此后,孙聪、唐长红、吴希明三位总师也获此殊荣。
  第四,大力推行管理创新。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观向追求可持续成长的管理观转变,大力构建管理创新体系,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基础管理为重要抓手,以流程管理为主要任务,以战略管理为重点方向,以思想管理为更高追求,不断推进科技管理创新,推广应用技术成熟度管理,形成了三级航空技术体系,航空科研积极开放、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五,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我们通过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向建立新型航空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迈进。信息化支撑了型号产品跨代研制,促成了中航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管理模式变革和研制模式升级。通过不懈努力,中航工业的“两化”融合成就、工业发展模式转型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高度肯定,“两化”融合已经成为中航工业完成型号研制和科研生产任务的助推器,成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协同驱动航空工业跨越发展的倍增器。
  林左鸣强调,正是因为我们在航空尖端科研领域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航空工业的跨越发展才有了强劲的内在动力。目前,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中航工业建成了一批重点科研设施和重点实验室,拥有了一批亚洲一流甚至世界领先的科研基础设施,具备了较强的航空专业技术研发条件和能力;突破了一大批航空科技的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航空工业已经完成了从跟踪研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形成了较为完整、具有较强实力的科研体系和工业体系,带动了大批相关科技领域的技术进步,为提升国家科技整体实力、创建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工业密切跟踪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航空工业发展,狠抓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航空科技成果十分丰硕,形成了一轮“井喷式”发展。为了持续保持“井喷式”发展的态势,中航工业党组已经对第二轮“井喷式”发展进行部署,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航空人的智慧和力量。
  林左鸣指出,中航工业的定位是为军队服务,为提升军队战斗力服务。所以,我们并不仅仅满足于研制和生产产品,接下来很重要的一步棋就是搞好服务保障,让部队广大官兵觉得中航工业研制生产的产品好用、好维护、好保障,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林左鸣最后说,目前,中航工业的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重要转型,即不仅交付产品给部队,同时还要交付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最近我们成立了有关研究机构,着手研究战争形态的发展和演变,据此分析研究出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装备,才能够充分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需要。我们将抓紧做好这些工作,用我们的研究成果为部队搞好服务保障,为提升部队战斗力而竭尽全力。(来源:国防科工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