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立足“东南茶叶,西北药材,半山干果,川坝蔬菜,库区水产”的发展布局,积极实施“特色富县”战略,狠抓以蔬菜、中药材、茶叶、花椒、核桃为主的“五大基地”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1600多万元,扶持农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特色产业面积累计达67.88万亩。仅去年就新增农业特色产业种植面积27.25万亩,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六项举措”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以往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突出了‘政府主导、多方筹资、互助共济’以大病统筹为主。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合作医疗制度主要是利用集体资金解决农民的小伤小病问题,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突出解决农民医疗大病的救助问题”。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卫生局局长陈献珍说。
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县有23.45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83.98%;2008年的参合人数已达24.96万人,参合率已达到90.2%。2006年至2007年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2235.75万元,补偿农民16.32万人次,补偿总金额1256.5万元;住院平均报销比高达51.22%,农民住院率3.85%,受益面以户为单位已达35.2%。广大参合农民已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有效缓解了参合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回顾两年多的试点工作, 宕昌县把新农合工作作为关系民生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实施,“六项”措施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健全组织机构,保障经费投入。宕昌县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的全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同时,落实办公经费,按参合农民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在经费上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与此同时,在全县建立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全县28个定点医疗机构和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乡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实现了网络通信,加强了对参合人员信息、资金的管理。
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动员。宕昌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标语等舆论工具,向群众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和知识,前后印发合作医疗知识宣传单10多万张、制作固定宣传牌20多幅、新农合年画2万多张、宣传手提包5000多个,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同时还编印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参合农民就诊明白卡》和《参合农民就诊须知》下发各户。还在县政府信息网上建立新农合专题网页,及时对补偿情况、新农合政策、工作动态等新农合工作进行公示。从而提高了群众参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群众的思想疑虑,增强了农民的参合意识。
合理制定方案,确保群众受益。宕昌县制定了全省最低的住院起付线、最高的封顶线以及最高的报销比,其中住院起付线乡级50元、县级100元、省市级400元,封顶线乡级2000元、县级4000元、省市级6000元,报销比乡级70%、县级60%、省市级50%。为扩大受益面,将乙肝、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炎等32种慢性病大病门诊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实行单病种按40%比例报销。关注弱势群体,对参合农民中的五保户、残疾人、计划生育二女结扎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在乡老复员军人,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凭有关证件取消起付线。对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免费住院,同时,加大对多次住院和重病住院的报销力度,对多次住院多次报销的一年可累计报销2万元,对高额医疗费可进行二次报销,按规定报销后剩余费用1—3万元的按30%报销,3—5万元的按40%报销,5万元以上按照50%报销,最高可报销5万元。与此同时,关注外出务工和探亲人员在外地就医医药费报销,与县内相同比例的进行报销。
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按照新农合有关政策,结合本县实际,宕昌县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在资金管理上,实行“县财政管帐、银行管钱、县合管办管事”;在运行上按照“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原则,尽量“方便农民就医、简化报销手续、增加群众利用率”。一是实行了简便的住院“一站式”报销程序,农民住院医药费用出院时在医疗机构直接报销。二是实行了门诊直报,《合作医疗证》中有家庭门诊账户,农民就诊后在乡、村医疗机构直接下账报销。三是农民县内住院实行“一证通”,凭《合作医疗证》由患者自由选择服务好、价格低、距离近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四是转县外就医,医疗费用在本乡镇卫生院就近报销。
实行药品招标采购,控制医药费用增长。为了确保参合农民最大程度地得到实惠,宕昌县把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控制作为确保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建立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和县级药品统一配送网络。2006年、2007年进行了两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全县共中标533个品种,667个规格剂型。同时统一了全县药品价格,在招标采购药价的基础上,各级医疗机构加价限定15%以内,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价实行“一价制”。经过招标采购和“一价制”的实行,全县药品采购价平均比过去降低22.21%以上,零售价降低17.86%以上。两年来,全县招标采购药品共计金额716万元,给群众让利127.87万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有效地控制了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保证了新农合顺利实施。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新农合健康运行。为了加强对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监督管理,宕昌县先后制定了《宕昌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宕昌县新农合实施细则》以及《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规范要求》等新农合配套政策及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和监督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挂牌管理,并签订服务合同,实行动态管理,半年抽查,年终考核,对不按规定运行的医疗机构取消定点资格;严格兑现奖惩,有效遏制了乱用药、乱收费、乱检查等现象,两年来对违规行为处罚325人次,罚款2.4万多元。在医疗机构中推行“两公开”,即常用药品价格、诊疗项目及价格、报销范围及报销比例公开,参合农民住院期间费用公开。实行“双轨式”管理,建立了乡镇合管办和乡镇卫生院两条管理体系,即县、乡合管办管理门诊账户资金,负责监管医疗机构和政策落实;县、乡医疗机构管理住院报销,负责医疗服务和健康体检。建立了“三监督体系、三公示制度”,即县上成立县新农合监督委员会、乡镇成立的乡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和以县、乡合管办为主的监督检查体系。大病住院报销情况由医疗机构内部公示,统筹基金报销情况由乡合管办定期在村上公示,基金使用情况由县合管办在县有线电视台按月公示,并公布了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两年来,已成为广大农民保障最有效、覆盖面最大的医疗保障措施,使群众“无钱看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也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弱势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全县县乡医疗机构门诊人次达到47.64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40.31%,住院人次达到2.03人次,比2005年增长了172.13%,业务收入达到2817.92万元,比2005年增长91.36%。真正实现了“政府得民心、医院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目标。新农合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病有所医”问题,加快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