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四月樱桃红,贵州乌蒙山腹地总溪河畔的毕节市纳雍县陶营村玛瑙红樱桃进入成熟季,农民“线上线下”忙着采果、卖果,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尝鲜,汽车、货车来往穿梭在公路间……整个村子好不热闹。
47岁的村民杨虎虎和妻子在自家樱桃园忙里忙外。夫妻二人一会儿招待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一会儿用手机接下订单,不时将刚摘的樱桃送到乡村物流点,用冰盒打包将其送出大山。
“我们村2600多名村民都是陶营村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我自家流转有40多亩地发展樱桃产业,既卖鲜果,又卖樱桃苗,加上合作社分红,一年收入十几万元不成问题。”杨虎虎说。
纳雍县陶营村的樱桃产业发展源于一次机缘。20世纪末,陶营村村民普遍以烧制砖瓦、陶罐为生,日子贫苦,且生态破坏严重。1996年,一名县里来的农技人员在陶营村发现了樱桃变异株,这名专家将其用于培育新苗和试种。没想到的是,栽种出来的樱桃红如玛瑙,含糖量高,而且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后来这个品种取名叫“玛瑙红”。看到这个商机,许多村民开始种玛瑙红樱桃。
经过20年左右的培育,陶营村发展起近5000亩樱桃树,不过产业散而弱。2019年,陶营村依托毕节市推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政策,依靠党建引领,建立“村社一体”合作社,村干部带头集资入股推动经济多元化,提升发展效益。
陶营村村支书肖军说,一方面,村里聘请返乡创业人员、优秀大学生等进入村两委班子,配强人才队伍,负责技术培训、电商发展和事务管理等工作,谋划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在陶营村农村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下,建设冷链仓库、开发培育品牌、进行市场推广等,推动全村樱桃产业更上一层楼。
“樱桃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实‘金矿’。”肖军介绍说,2021年,陶营村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收入突破100万元。
在毕节,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陶营村并非个例。在七星关区响水乡青山村,这个村庄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开始发展1800亩左右的玫瑰花产业,建立玫瑰花精深加工厂等,推动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由2017年的8000元增至2021年的1.2万元左右。
“粉红的玫瑰花在夏季盛开,整个村子成为花的海洋,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旺。”青山村村支书王思雪介绍说,村里现在依靠玫瑰花产业,打造彝族风情农家乐5家、民宿5家,床位有170余个,年接待游客最多超过10万人次,青山村从“穷旮旯”变身“网红旅游村”。
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毕节市通过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聚焦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以及打造乡村旅游等“产业图谱”,重构村集体与农民的经济联结纽带,在全市由党支部领办了7229个集体合作社,覆盖3000多个村(居、社区),带动74.4万户农户300余万人持续增收。(李凡、骆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