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米乐平台

更新时间:2018/5/18    来源:    作者:    浏览:

201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提出要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五大新兴领域求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深度推进军民融合。

网络空间成为并列于海、陆、空、太空的“第五领域”,未来将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战场。美、俄等国均加紧网络作战准备,特别是在网络空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出台相应的措施。因此,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建设,特别是网络空间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现实、最艰巨、最紧迫的使命和任务。

主要问题: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结构失衡

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缺乏,体制机制不健全,军地合力育人工作滞后。

一是军队和地方没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对军队网络空间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军队和地方的作用定位不明确,缺乏网络空间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总体规划,发展战略模糊、学科门类规划不合理,培养规模和层次偏低,导致无法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高度统筹规划军地网络空间人才培养。二是军地融合的培养体制严重滞后于网络空间的发展进程,缺乏相应的编制体制、资源配置、政策法规等,严重制约着军民通用的网络空间人才培养向深层次发展。

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活力,产学研严重脱节,军地联合教研不衔接、基础条件一体化保障缺乏。

一是随着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和应用领域快速更新,安全风险层出不穷,网络攻击和防护的对抗日益激烈,加剧了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脱离。在当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下,很难在短期内修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与产业界需求的脱节问题。二是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呼吁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然而,实际执行效果不佳,企业倾向于“掐尖”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毕业生,军队院校培养模式封闭滞后,缺少针对性的实习、实训培养体系。三是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及平台相对缺乏,网络空间属于工科学科,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仿真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设的与信息安全有关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5个、国家级工程中心有3个,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所需。

网络空间安全军地通用人才结构失衡,高端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

从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教育程度来说,本科学历的信息安全人才占据较大比重,高达61.8%;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约占9.6%;大专约占25.2%;其他约占3.4%。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综合了通信、电子、计算机、数学、物理、生物、管理、法律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众多领域知识和技术。目前,我国具备卓越的网络空间安全知识和技术的核心技术攻关型人才与高端战略型人才十分匮乏,且梯队化培养机制尚未形成。

缺少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专才,在发现、培养和使用中难以成长和成功。

目前,我国对网络空间安全专才的选拔和培养投入不足,尚未建立针对性的发现和培养体系以及认可机制。网络空间安全专才无法完全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事业所用,甚至其中一些人成为危害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潜在因素。其原因包括:“黑客”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才能用反了方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不利,人们总是担心“培养出太多的黑客”。国内外的事实证明,常规的学历培养体系很难培养出顶级的“黑客”,许多顶尖“黑客”偏科严重,考试不及格,被认为是“差生”,他们缺少社会的认可,才能往往被埋没。在当前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下,无法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奇才”和“怪才”的产生、成长和成功。

应对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军地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从国际竞争、国家安全保障的角度提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厘清保卫网络主权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策略,界定各网络主体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权利,进而明确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具体需求。根据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发展现状,引导行业和用人单位部署内设机构。设置相应岗位、确定人员编制,推动网络空间安全岗位体系的建立,为网络空间安全认证和培训提供市场需求。二是指导完善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人才培养和培训目标,保障人才培养有的放矢,基于此,进一步制定培养和培训内容、质量认证标准、培训机构资质、培训组织与实施过程、专业人才库等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建立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各级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制。领导管理机构完善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推进军队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融合程度;发展产学研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制,建立起利用科研院所、工厂企业培养人才的体制。二是建立军民融合运行机制。严把人才培养选人关口,军地合力建立一套科学、严格、规范的选拔录取制度;全程跟踪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建立以政治素养、文化学习、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估制度;落实人才培养中各方的责任,建立清晰的责任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不挂空档;军地要建立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信息反馈制度,要定期沟通,有效反馈,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创新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网络空间安全的学历培养体系。

一是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展该领域的军地联合办学。充分借助地方高校专业优势培养国防和军队建设所需人才;拓展依托社会资源培养人才的途径。二是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层层递进的学历培养体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技术领域的人才设立系统化的培养目标。以本科生“厚基础、宽方向”和研究生“分类指导、分轨培养”为指导方针设定培训内容。采用以高校为主导的“校际合作、校企联合和政府支持”的方式,制定产学研合作,包容多模式、多轨道的培养方法。建立完善的网络空间安全学历培养体系涉及4个关键要素:外部资源环境、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外部资源环境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支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形成良性的相互促进关系。具体建议如下:

1.师资队伍建设。军地共建共用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师资水平是提高学历培养质量的根本。以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为牵引,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军内外高水平科研、教学人员,甚至产业界高端人才,扩充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教师队伍。

2.教学模式创新。军地要联合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培养方案,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和未来规划自由地选择培养方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个培养方案之间相互联系,侧重点互补。

3.科研能力提升。坚持服务国家,支持军队,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的科研模式,培养学生发现前沿性问题和探索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4.产学研通力合作。院校教育和产业界深层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科研项目合作、联合课程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手段积极探索产学研共育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机制。

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法律法规和条件建设,建立网络空间安全的职业培训、认证和评估体系。

一是加强国家层面制度和条件建设。增强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法规意识,以法促融,以法培养,以法促军地社会资源整合。有效统筹协调国家、军队、社会之间培养关系,使该项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完善军民融合式人才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征用办法及激励办法,提供政策及制度保障;建立军队科技人才安全、保密管理法规,加强对科技人才宗旨使命和职业道德、保密安全教育,确保事业安全和个人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需要真实的工程仿真实践,加强仿真实践平台建设,建立国家级网络靶场,并保持实时更新。

二是出台网络空间安全精英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标准。遵循“因材施教”“早发现、早培养、早锻炼”的原则,要鼓励学生“剑走偏锋”。建立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专才发现与培养体系,特别是青少年专才的发现与培养体系,吸引青少年学习网络空间安全知识,尽早发现青少年专才。创立道德黑客学校和培训班,设立网络空间安全青少年发展基金,以资助网络空间安全青少年专才发现和培养。

三是建立网络空间安全的职业培训、认证和评价体系。网络空间安全的职业培训与认证和评价体系是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体现在培训目标和课程等根据岗位实际需求和执业认证标准确定。培训形式多样,培训时限弹性,培养对象不受限制,教学形式灵活。在计算机学科或者网络通信学科评价体系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评价体系。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