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米乐平台

更新时间:2018/8/17    来源:    作者:    浏览:

上世纪90年代,基于军方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精确打击”等诸多新型作战需求,美国启动了国防工业基础转型。有了强烈持久的军事需求牵引,不仅助推了美国军事革命,也为美国国防工业注入了全新动力。


6.jpg


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中,需求牵引也与国家主导、市场运作共同成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方面系统推进”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在具体实践中军民融合的“需求”应该如何理解,企业又该如何把握呢?


军民融合里的“需求”应该如何理解?


1、军民融合的需求覆盖广、边界宽

很多人把军民融合的需求狭隘局限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上,认为军民融合的需求就是武器装备领域的军转民、民参军。其实这也是对军民融合涉及领域的认识不足,军民融合覆盖军队和地方与此相关的一切事务,比如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和海洋、太空等新兴领域,所以军民融合的需求就不仅仅是武器装备领域。 


7.jpg


2、军民融合需求并不等于国防和军队需求

比如在国防动员领域长期遵循“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抓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分工原则,在军转民、民参军方面似乎也是军队需求在先,“民”在后,处于等需求的被动地位。

军民融合的使命是通过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利用有效资源实现富国强军的双重目标。所以,军民融合的需求是基于富国和强军的双向需求。相关专家认为双向需求对应着双向牵引

·一方面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牵引优势技术、资本、人才等服务保障强军;

·另一方面经济建设需求牵引国防技术、人才等服务企业改革、地方产业发展等。


在军民融合需求牵引原则下,民参军企业应该如何把握?


对于民参军企业来说,首先应该把握的就是军方需求。军品虽然类似计划经济但是商用的规则是一样的,那就是需求。尤其是现在军队对武器装备升级换代要求高,军方也非常需要有新的前沿技术能够满足他们。军品的研发有很强的需求导向属性,企业要先了解军方需求,然后根据他们需求定制产品。


8.jpg


从这一方面来讲,对军方需求的准确把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成功参军。相关专家认为,军方给民企开放参军领域,就是为了民企可以满足军方在该领域的需求。如果军方需求与企业产品技术不对应,那基本宣告企业本次参军失败,只能等下次机会;如果军方需求与企业产品技术对应,那企业就有了参军的机会,然后办理相应军工资质,参加军方招标活动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