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全力实施研发投入攻坚战,以创新主体培育提级为主线,完善研发创新管理体系,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取得积极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市r&d经费投入净增148.03亿元,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2.42%提高到2020年的2.86%。
早在2013年,宁波围绕激发创新主体研发动力,率先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出台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建立形成了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研发投入推进工作机制。2019年,落实《浙江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计划。为争取实现“十四五”末全市研发投入的发展目标,目前正在研究起草新一轮的研发投入行动方案。
强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招商政策等协同,推动建立研发投入强度与财政支持力度、资源配置相挂钩机制。如“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中将研发投入强度作为重要指标。探索设立分行业研发强度基准线,将有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纳入要素资源配置标准。如在《宁波市产业(城镇建设)用地标准(2022年版)》编制中,兼具考虑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和创新指标,分行业设置“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门槛。实施企业研发后补助政策,营造更好的支持企业研发环境。加大“浙里扣”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研发数据“一网生成”、研发管理“一网联动”。2021年宁波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131.23亿元,增长16.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5%,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据税务部门统计,全市8604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享受企业户数增加1550户,增长21.97%,减免企业所得税119.73亿元,增长67.32%。
相继出台《宁波市科技企业“双倍增”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营造更好换届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意见,着力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扩大有研发活动企业规模。2020年宁波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数、设立研发机构数分别达到4053家、3810家,均居全省第一位;规上企业研发经费占比90%左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加大研发大户培育力度,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省内率先建设企业创新联合体,首批建立5家企业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累计63家,稳居全国城市第1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27家,累计182家,居全国城市第3位。
面对科教资源不足的短板,围绕建设三大科创高地,2018年以来布局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引进建设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23家,通过实施产业技术研究院分级管理等举措,推动研究院扩科技投入、强创新能力。目前,全市培育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2家。加快打造实验室体系,2021年甬江实验室获批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获批建设首个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市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2家。全市高校、科研机构r&d经费占r&d经费支出比重从2015年的5.5%提高至2020年的8.6%。
完善研发投入推进统筹机制,建立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研发投入管理体系,开展分地区、分主体研发投入任务分解、动态监测等工作,推进各创新主体规范研发投入管理,做到账表“应建尽建”、费用“应提尽提”、数据“应统尽统”。“十三五”期间,全市规上服务业和建筑业企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超过30%。探索数字化改革,在江北区探索开展新产品研发“一件事”,推动企业研发从“事”到“智”的迭代升级。